当前位置:南柯一梦>历史军事>明末大寨主> 第1161章 大乾万岁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61章 大乾万岁(2 / 4)

用来平衡粮价。

而今年的粮食产量增加的有些多,哪怕是部分粮食分公司已经是意识到了粮食增产出现大丰收,提前准备了巨额资金,但是依旧没有想到粮食会增产到这个地步。

尤其是湖广两省,粮食公司反馈上来的数据显示,湖广地区粮食产量竟然是比去年多出了百分之二十,当地的人口显然是无法消化这么多粮食的,当地的农民们会把多余的粮食拿出去贩卖!

普通的粮商们又不是傻蛋,早就知道粮食大丰收了,那里还肯按照去年的价格收粮啊,甚至都不愿意按照当地粮食公司制定的粮食价格区间的最低计价收粮!

按照他们的预计,这要是收上来了,收多少亏多少!

普通的粮商们不敢收了,那些农民们自然是一窝蜂的把粮食抬到了粮食公司门口,而为了稳定粮价,做到灾年粮食不涨价,丰年粮食不跌价,大乾粮食总公司向来都是坚定的按照自己制定的价格区间进行收粮或者放粮的吗,而且是不设上限的那种。

但是这收的粮食多了,这资金储备也是出现了大问题,最后不得不向总公司求援!

当然了,大乾粮食总公司家大业大,手里头随时都囤积着无数的粮食以及现金,而且大乾粮食总公司其实也是很赚钱。

他们从粮食产区里收购粮食,都是按照比较低的价格区间收的,而运到粮食消费区,往往都是按照粮食价格的较高区间出售的,这个过程里,虽然说运费比较大,利润不算高,但是架不住人家量大啊!

这些年来,大乾粮食总公司每年都赚取不少钱,除了经营过程里缴纳税收外,还额外上交了不少的利润。

所以即便是湖广地区出现丰收年,对当地的分公司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但是在整个大乾粮食总公司里并不算什么,大笔资金调集过去后,继续敞开了收购粮食!

这些收购的粮食,一部分会运往其他地方出售,尤其是缺粮的地区,一部分则是进行精加工,做成各种产品,比如说酿酒就是大乾粮食总公司的一大主要业务。

另外还有一部分则是会收入粮食储备仓库,作为大乾粮食战略储备的一部分。

大乾粮食总公司在全国各地建立的粮食储备仓库那可是多的很,仅仅是在金陵城的战略储备仓库,其内储备的粮食足够让整个金陵城地区的数十万人口吃上足足十年!

粮食增产,足以说明大乾持续了数年的水利建设已经是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当楚行看到来自大乾粮食总公司以及其他部门的相关报告后,他就知道,距离让全国子民吃饱饭这个伟大的战略目标虽然还很远,但是已经是看到了一丝曙光了。

至少,这几年里大乾上下,已经是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饥荒事件!

当然了,仅仅是没有大规模的饥荒事件而已,很多地方的子民依旧是吃不饱饭的。

对于此,楚行很清楚,但是也是很无奈,在没有化肥,没有杂交水稻的年代了,养活超过一亿六千万人口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至于想要让这一亿六千万人都每天吃饱饭,说实话,这个难度有些大。

至少以目前的大乾王朝的技术能力是无法达到的。

毕竟让全国子民不出现大规模饿死的情况,和让全国子民天天能吃饱,这里头差距可是天差地别的,哪怕是后世的华夏,那也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才勉强达到吃饱饭这个标准。

更何况,自从大乾统一后,因为没有战乱的影响,人口增长速度遵照着古老的传统,开始逐步加快,这个增长速度甚至比可耕地的开发速度还要快。

而按照户部刚刚完成的人口普查的情况来看,大乾的人口已经是达到了超过一亿六千万。

户部在宣平十五年开始就进行人口普查了,不过受到交通、通讯落后等诸多麻烦,直到乾元五年才是勉强完成,其数据很多其实也并不是完全准备,相当多的一部分是依靠推测和数学计算得来的,尤其是对边远山区的人口统计,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这一亿六千万人口,几乎所有都是生活在本土地区,而生活在若干海外领的人口加起来不足五十万,而生活在各殖民地的人口,加起来也就十多万而已。

其中拥有最多移民的海外领是琉球府,户籍人口约为二十万,不过这二十万人里,十多万人都是入籍的扶桑女子,真正的常住人口其实没有这么多,顶多也就几万人而已。

扶桑女子通过正规渠道入籍大乾,通常都是在琉球府大隅县入籍,同时这些扶桑女子只是户籍在这里,而生活居住的地方则是在本土。

而且很多人其实已经把户籍迁移到了华夏丈夫所在地或者是在国内的其他地区,这十多万,只是户籍还留在大隅县的扶桑女子而已。

这么多年来,从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