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柯一梦>科幻灵异>一万个我纵横诸天> 第576章 生命星球的起源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76章 生命星球的起源(2 / 3)

源。

亏的他还以为自己所在的科考队差点就引发了星球末日,唯一值得庆幸的可能就是,蓝诺并没有直接公布他的猜想,实验日志上也只是写了研究员尹天德发现了异常数据,并没有记录下猜想,这段黑历史,只有他找到的那个蓝诺知道。

“嘛!伱的运气还挺不错的,这个现象可是你最先发现的,未来说不定会以你的名字命名,比如说天德结晶定理,或者尹氏制源法,哈哈哈!”蓝诺拍着无地自容的尹天德的肩膀,这个发现的确足够让人青史留名了。

根据微观层面的观察,会出现这种现象,原理有些类似于矿洞之中的水晶结晶的过程,水晶虽然不是生物,但也会缓慢的生长,不断的以原本的水晶为中心,开始进行结晶,相当于以自身作为自己的凝结核,如此就会出现生长的情况,不过通常这种生长都十分缓慢,需要成百上千年才能生长出肉眼可见的大小。

神源的生长过程相比于一些自然界的晶体,到是已经快上很多了,不过在用普通的神源进行重复实验的过程中,却发现实验失败了,即便是制造了类似的环境条件,神源表面也并没有出现结晶体,并没有扩张。

为了验证影响这种扩张的不同条件,蓝诺们在太空中布置了一个耗能巨大的时间加速法阵,将里面的时间流速调快到了外界的十二万倍,不过他们也只能维持篮球大小的空间中,如此之快的时间流速。

而在这种时间加速的过程中,挑选出来进行实验的人头大小的神源表面,在经历了五百年的漫长时光后,终于能够看到明显的源石层了,经历了五千年的时光后,则是完全被一层源石外壳包裹,并且在这一层外壳的外部,开始生成出石皮一样的存在,逐渐变成了一颗赌石坊中,原石的样子,不是源术师的话,很难判断这里面有些什么。

而当经历了总共一万年的时光后,蓝诺们将这块经过特殊处理的原石取了出来,将其切开进行细致的检测,发现其中神源的质量也增加了百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这个增生的过程,能够增生的不只是普通的源,神源也可以增生,只是速度太慢了,常态之下几乎不可能观测到。

至于说实验所用的样本增长的速度为何比地下深处的神源慢那么多,蓝诺们在实验之前也有自己的猜想,那就是自己选用的神源相比于地下深处埋藏的太小了。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在实验的过程中也有对照组,以不同大小的神源,来进行测试。

而实验的结果则显示,越小块的神源,在庞大的能量冲击之下,增生的速度就越慢,拇指大小的那块,经历了万年的时间,也只是像发霉的橘子一样,表面出现了斑斑点点的普通源石。

这个实验结果已经能从一定的程度上解释,地下深处为什么几天时间就能够看到普通的源增生出来,因为地心深处的那一块神源实在是太大了,几乎是一块覆盖了整颗星球的超巨型神源,这对增生速度的增益,显然也是巨大的。

而实验的结果也解释了蓝诺们对地下探索过程中的重大疑惑之一,那就是神源层如此之薄,为何数万年来都没有被击穿过,之前他们的解释是大块的神源本身就十分坚固,想要破坏并不容易。

但说实话,那个时候他们自己都觉得这个解释站不住脚,地下的神源层,抵抗普通的太阳风侵蚀,那还勉强可以承受,如果是耀斑爆发,日冕物质喷射,根据蓝诺们的推算,这一层神源是很难承受住的,就算不会被彻底击溃,也有很大概率出现裂缝。

如果常年如此,早晚会一点点被彻底击溃,但随着蓝诺们认识到了足够巨大的神源在聚合之后,可以以相对较快的速度增生,这个疑惑终于得到了解答,地下深处的神源层恐怕是经常被击碎的,只不过因为他们的这种特性,即便是被打碎了,很快也会吸收恒星释放出来的能量粘连在一起,最终重新恢复成一整块神源。

甚至于这个发现也可能解释了宇宙之中这些巨型生命星球的起源,很可能这些星球原本只是普通的蓝巨星,只不过因为数亿年前,有一颗神源落了进去,漫长的时光之中,它吸收恒星的能量不断变大,在这个过程中又不断的被击碎,花费了上亿年的时间,终于增生到了遍布星球表面,随后随着继续吸收恒星的能量,生成了星球表面的源石层。

而这一层,又衍生出了源石的石皮,而随着时光的冲刷,这些石皮一层层的剥落,粉碎变化为普通的泥土,岩石,在星球的表面越积越厚,最终形成了包裹在蓝巨星外的一层岩石层外壳,如此才有了如今这面积广袤到无与伦比的生命星球。

虽然这个过程中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比如星球的转速为什么依旧是和地球的昼夜保持一致,星球的表面为何与地球的重力相似,但目前这些星球的形成,终于算是有了一个相对合理的猜想。

……

“这就是我们对于银河系中这些超巨型的生命星球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