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4章 混凝土(1 / 6)

太学院的第一次期末考试的效果还不错, 按照评分制度,设定了六十分的及格线。学院中也能有一大半的学生在及格线以上。

刘璃因为中途耽误了考试,所以捧着一份大鸭蛋试卷回了椒房殿。

考试试卷经过董仲舒和其他博士的批阅, 将关于国策论述方面回答得比较好的试卷,匿名上交给天子查看。

如果连天子都觉得很不错,那答卷人年龄够了就可以入官场。

这里选拔官员的过程直接跳过了丞相, 很大一部分削弱了丞相的权利。这也是刘彻所希望看到的,他同意创立太学选拔人才,就是为了更好的中央集权,任命符合他心意的三公九卿。

在刘彻登基之前的丞相,是有很大权利的。基本上天下的政务都是丞相在处理,丞相府内还有专门的幕僚机构,完全就是一个小朝廷。天子要任命一个官员,还要通过丞相的同意才能实现。

如今相权早就被分散得差不多了,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真正的军政大事, 都是天子和天子幕僚们一起商议处理的。

好在最近刚刚打赢了匈奴人,除了要处理朔方郡和五原郡遗留问题,便也没有其他大事了。

阿娇任命了校尉苏建为卫尉, 主持朔方和五原两郡的筑城事宜, 从关东和关中地区迁徙十万人去两地开垦荒地, 屯田农作, 修筑长城防御工事。迁徙的人按秩序出发, 务必于来年开春前,抵达朔方郡和五原郡。

毕竟春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正好要赶上春种才行。

这个暑期刘璃可一点都没闲着, 她得为去朔方郡搞基建, 做好万全的准备。一些基本的建筑, 其实不用她来操心,有负责筑造朔方郡、五原郡事宜的卫尉苏建来统筹管理。

她要做的是如何让这座无人的城市,成为边陲大城,让整个城市可以自给自足,富饶强盛。

刘璃简单的查了一下,整个河套地区的气候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天的时候寒冷干燥,夏天又炎热湿润。降水的总量少,且都集中在夏天。想要在这里种植农作物的话,只能引黄河水灌溉了。

可以在这里种植冬小麦和玉米。

刘璃将玉米着重画了个圈圈,毕竟西汉的时候还没有玉米,一直到明朝嘉靖年间才传入中国的。所以这个时候的玉米需要她花积分和系统商城兑换玉米种子。

而且这个地方是可以种植棉花的,等以后城市建设基本成型,棉花可以成为朔方郡的经济作物。

偏西北方位土地干旱,没有黄河水,灌溉也不方便,倒是可以将苜蓿牧草种在这里,然后安排牧民养一群牛羊。

当然了,目前这些都还只是刘璃简单的构想,具体的情况还要等她到了朔方郡,看清楚实际的状况再进行适当的调整。

刘璃看现代的中国地图,就发现此时的朔方郡和五原郡其实就是内蒙古地区,朔方郡和陕西省紧邻,而五原郡则和山西省紧邻。

而且根据史料记载,蒙恬将军占领河南地,建造了九原郡之后。始皇帝就命令他从咸阳城修筑了一条直接通往九原郡,南北通向长达700多公里的一条军事直道。

这么说来,她可以从长安城先去咸阳城,然后从咸阳城走这个秦直道抵达五原郡。

俗话说得好,要致富就得先修路。朔方郡和五原郡两地虽然靠在一起,是不是可以修一个往来的直道呢?还有一个郡要划分成好多个县,那县和县之间是不是也要修路呢?

之前西南丝绸之路要修路的时候,刘璃就想过要整个水泥路,奈何这个丝绸之路的工程量太大,她便没有说出来。如今在一个郡城内修上水泥路,应该还是可以的吧。

所谓水泥路就是混凝土,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水泥、砂子和石子,还有化学外加剂,就可以制成混凝土了。这个外加剂是用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掺量不大于水泥的5%就可以了。

这个时候条件有限,就算系统商城可以兑换到外加剂,恐怕积分也不够换的。索性就算不添加外加剂,也一样可以制成混凝土,只不过需要多加更多的水泥才行。

倒是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一些石灰石,效果虽然不及化学外加剂好,但还是有一点减水效果的。

唯一难的是,她如何调整好混凝土比例。毕竟比例不对,最后肯定就不是混凝土了。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趁着还有时间,刘璃打算自己先来实验几次,这样等以后需要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拿出来了。

刘璃列出了一个清单交给阿娇,让她安排人将这些东西找来。

“泥土,砂子,石子?”阿娇看着女儿递来的清单,有些纳闷:“你要这些有什么用?”

刘璃坐在阿娇身边,晃了晃小脚丫,又啃了一口西瓜,然后含糊不清的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